〈事師法五十頌〉之說明

簡繁轉換 - 繁體

講解及總校:林鈺堂上師
校閱:弟子疾呼、弟子曉艷

 

MP3 A B


事師法五十頌

馬鳴菩薩集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宣梵大師 賜
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依諸經律祕密教 略出承事師儀軌 聞已愛樂發淨心 當獲如來金剛智

若於灌頂師 三時伸禮奉 則為已供養 十方諸如來
起最上恭敬 合掌以持花 散彼曼挐羅 頭面接足禮
彼師或在家 及新受具戒 置經像於前 則息諸疑謗
若出家弟子 常淨心承事 已坐當起迎 唯除於致禮
彼師及弟子 當互審其器 若不先觀察 同得越法罪
若忿恚無慈 貪愛多散亂 傲易恃種族 以惠當揀擇
具戒忍悲智 尊重無諂曲 了祕密儀範 博閑諸論議
善達真言相 曼挐羅事業 契證十真如 諸根悉清淨
若彼求法者 於師生輕毀 則謗諸如來 常得諸苦惱
由增上愚癡 而獲於現報 為惡曜執持 重病相纏縛
王法所逼切 及毒蛇傷螫 冤賊水火難 非人得其便
彼頻那夜迦 常作諸障礙 從此而命終 即墮於惡趣
勿令阿闍黎 少分生煩惱 無智相違背 定入阿鼻獄
受種種極苦 說之深可怖 由謗阿闍黎 於中常止住
彼阿闍黎者 弘持正法藏 是故當一心 輒莫生輕毀
常於阿闍黎 承事而供養 發生尊重心 則蠲除障惱
又復於師所 樂行於喜捨 不希於己身 何況於財物
於無量億劫 勇猛勤修習 今始證菩提 斯極為希有
善護其深誓 供養諸如來 恭敬阿闍黎 等同一切佛
若於己所有 最上諸珍玩 求無盡菩提 誠心而奉獻
施佛阿闍黎 念念常增長 是最勝福田 速得菩提果
如是求法者 具戒忍功德 不虛誑於師 當獲金剛智
若足踏師影 獲罪如破塔 於床坐資具 騎驀罪過足
若師所教誨 歡喜當聽受 自己或不能 則善言啟白
由依止師故 所作皆成就 現樂及生天 何敢違其命
守護師財物 猶若己身命 於彼執侍人 如親常敬奉
不應於師前 覆頂及乘御 翹足手扠腰 安然而坐臥
或事緣令坐 勿舒於雙足 常具諸威儀 師起速當起
若於經行處 不應隨舉步 端謹立於傍 無棄於涕涶
亦勿於師前 私竊而言說 及鄰近語笑 歌舞作唱等
或令坐或起 各安徐禮敬 若於險路中 白已作前導
又不應於前 身現疲勞相 屈指節作聲 倚柱及牆壁
或浣衣濯足 及澡浴等事 先白師令知 所作無令見
又復於師名 不應輒稱舉 設有固問者 當示之一字
師或令幹集 當伺其遣使 於彼所作事 憶持常不忘
或笑嗽伸呿 則以手遮口 若有事啟聞 當曲躬軟語
若在家女人 淨心來聽法 合掌具威儀 專視於師面
聞已當奉持 捨離於憍慢 常如初適嫁 低顏其慚赧
於彼嚴身具 無復生愛樂 與善非相應 皆思惟遠離
常慕於師德 不應窺小過 隨順獲成就 求過當自損
說法度弟子 曼拏羅護摩 城邑同師居 無旨不應作
或說法所得 淨施諸財物 悉以奉其師 隨得而可用
同學及法裔 不應為弟子 亦不於師前 受承事禮敬
若以物上師 二手持奉獻 師或有所施 常恭敬頂受
自專修正行 常憶持不忘 他或非律儀 愛語相教示
若師所教敕 或病緣不作 當作禮咨陳 斯則無其咎
常令師歡喜 離諸煩惱事 當勤而行之 恐繁故不述
彼金剛如來 親如是宣說 及餘教所明 依師獲成就
若弟子清淨 能歸依三寶 設使命將終 亦為宣法要
及授祕密教 令作正法器 若現相誦持 當獲根本罪

若能隨順師行學 則成一切諸功德 以我所集斯善因 願與眾生速成佛

〈事師法五十頌〉之說明

這個〈事師法五十頌〉是很有名的,陳上師以前也都講說,通常西藏密宗學密,這個都要背的,是基本的,大家都要懂的。這是古時候一位叫「馬鳴」的菩薩所編輯的,後來這裡是以前的皇帝要一個和尚,法名叫「日稱」的法師翻譯的。那麼,開始的四句,就等於是緣起,這是馬鳴菩薩自己講的,他說根據所有的經啊、戒律本啊,還有密法的教授,大略地、簡略地把怎麼樣承事上師的的儀軌寫出來在下面。那聽了下面這些以後呢,「愛樂」就是很喜歡、很高興,然後「發淨心」,就是用很清淨的心要照著這樣來做。如果這樣子做,你就會獲得如來的金剛智,就是你可以證到佛的智慧了。

那麼他怎麼樣講呢?他說如果你對於灌頂師——為什麼叫「灌頂師」?密宗的師傅就是給你灌頂的人。你如果對於灌頂的密宗上師,「三時伸禮奉」,早上、中午、晚上,就像我們吃飯時間一樣;有沒有?每天有三次去問候、去供養他什麼的;你如果能做到這樣呢,就等於供養了十方所有的如來了。然後,「起最上恭敬」,就是你要非常的尊敬;「合掌以持花」,這個只是說古時候的人合著掌捧了花;「散彼曼拏羅」,就是曼達盤,拿花來供他的曼達盤。「頭面接足禮」,你拜下來的時候不是手翻起來嗎?就是接捧他的腳的意思嘛;見老師的時候要這樣尊敬。

那麼這個上師呢,「或在家」,因為有的上師是在家人而不是出家人,或者「新受具戒」,雖然已經出家,可是受戒沒多久,表示不是當了很久的出家人。那麼,「置經像於前,則息諸疑謗」,在對這樣的上師的時候呢,如果把佛經、佛像放在他旁邊的話,別人就不會毀謗了。有的會說「那個是在家人」,有的又說「那個好像道行很淺」、什麼的,他說,你如果把這些都放一起來拜,人家就不會毀謗你。若是這個弟子是已經出家的,因為你跟著密宗上師,而本身是已經出家的人,那怎麼辦呢?你還是要淨心承事,心裡不能想說,「噢!我是出家人,你是在家,我就比你了不起。」你還是要事奉他。「已坐當起迎」,當你坐著,看到上師來了,你就要站起來。「唯除於致禮」,但是你不需要禮拜他,因為出家人是代表佛的;所以,你尊敬上師,但是不用對上師頂禮,出家人不用頂禮。

「彼師及弟子,當互審其器」,做上師的人,還有他的弟子呢,互相要觀察的意思;要觀察說這個是不是適合做我的弟子,那個要觀察說這個是不是適合做我的上師,這樣。「其器」是說這個是不是成器。他說如果不先觀察,「同得越法罪」,不這樣互相考察,隨隨便便就說是師徒的話,那麼就等於有了逾越法規的罪,就不如法了,這樣子。「若忿恚無慈」,如果這個常常生氣,沒有慈悲心;「貪愛多散亂」,貪著很多東西,心很亂的,想東想西的人;傲慢「恃種族」,古時候的人有種姓,以家世為傲;以這些世間的東西來驕傲的話,「以惠」,這個「惠」是智慧的意思,「以惠當揀擇」,碰到這一類的,不管做師傅、做徒弟都不宜,要把他挑開不要囉。那哪些是好的呢?「具戒忍悲智」,肯守戒、能夠忍耐,有智悲,而且一般言行都是尊重,沒有講一些諂媚的話,或者歪歪曲曲的話,並且了解密宗的這些規矩。「博閑」,這裡的「閑」是熟悉的意思,就是博通種種的經論的話,也能夠了解「真言相」,話裡面的真正的意思能夠了解。然後這裡的「曼拏羅事業」的意思是說上師所作的事業,因為上師所住的地方是觀成壇城嘛。能夠通達這些,這樣的話就會「契證十真如」,你不必去管哪些是「十真如」,意思就是能夠證入佛法的究竟;而且「諸根悉清淨」,就是說眼、耳、鼻、舌、身、意都會清淨,這樣子。那麼,這等於是講好的條件,剛剛不是說上師和弟子要互相觀察嗎?

如果那些求法的人,就是來做徒弟的人,「於師生輕毀,則謗諸如來」,對於一位上師,他輕視或者毀謗的話,就和毀謗所有的如來一樣。他會得什麼結果?「常得諸苦惱」,就是種種苦惱;那麼「由增上愚癡」,所謂「增上愚癡」是什麼?本來我們都有愚癡,才會輪迴;對不對?現在你又連上師都得罪了,就是罵了上師的時候,這種叫「增上愚癡」,就是你的愚癡又加了一個原因。因此,就「獲於現報」,因為你有些報應不一定現在這一生會有,但是你一講上師,毀謗上師,就變成現在這一世就會得到報應了。那麼,「為惡曜執持」,會有壞的星宿的神來抓著你,使你「重病相纏縛」,有重病啊、什麼的,種種這些苦難。然後「王法所逼切,及毒蛇傷螫」,會受到訴訟——官非、刑訟等等,甚至被毒蛇咬螫這樣;然後有冤賊、水災、火災。「非人得其便」,你這樣做,連那些非人——就是會吸人精氣的那些鬼怪,因為你一犯了那麼大的過錯,就會失去上師的保護,所以它們就可以乘隙而來了,「得其便」就是這個意思,你就不能得上師及其護法的保護了。那麼,「彼頻那夜迦」,那些頻那,還有夜叉這些都是鬼類的,就會常常給你做種種的障礙。「從此而命終」,從這一輩子死掉後,「即墮於惡趣」,就會轉到更壞的道去了。「勿令阿闍黎」,不要讓你的上師,「阿闍黎」就是上師,不要讓上師有一點點的煩惱;「少分生煩惱」,就是有一點點煩惱。「無智相違背」,你自己缺乏智慧而跟他違背的話,「定入阿鼻獄」,就是入無間地獄囉。「受種種極苦,說之深可怖」,然後他說,因為你毀謗阿闍黎的話,你就會老是住在那種壞的地獄裡面,「於中常止住」。

「彼阿闍黎者」,那些做上師的人,「弘持正法藏」,他是在弘揚及護持正法,所以應當一心敬重他,不要隨隨便便輕視他或者毀謗他。對於阿闍黎,要常常怎麼樣呢?「承事而供養」,就是伺候他、供養他,「發生尊重心」,對他要尊重;如果對他尊重,你的障礙、煩惱就都沒有了——你看「則蠲除障惱」,障礙、煩惱都沒有了。那麼「又復於師所」,在上師那裡呢,「樂行於喜捨」,要喜歡做什麼?佈施囉,就是供養他東西嘛,「不希於己身,何況於財物」,意思是連自己身體都不惜供奉了,何況說財物,就是對上師要那樣的奉獻。「於無量億劫」呢,「勇猛勤修習」,多生多世努力地修學,所以現在才能證菩提;這是在講上師,說上師是經過這樣努力才能證到的人,「斯極為希有」,這樣的是非常稀有的。那麼「善護其深誓」,你要是能好好地護持他所發的甚深的誓願的話——上師的誓願就是渡眾生嘛——就是你能夠好好地護持他的這些渡生的誓願的話,你就是「供養諸如來」了,你就跟供養所有的如來一樣了。你恭敬上師,要等於說他就是跟一切佛一樣的。如果把自己所有的最好的那些珍寶,為了求無上的菩提、無限的菩提,為了成佛而誠心地來送給跟佛一樣的這個阿闍黎的話,「念念常增長,是最勝福田」,就是說你能夠做到這樣子的時候,你在每一念、每一念裡面呢,你都在佛法上長大,而且這個上師是你最好的福田。什麼意思叫「福田」?就是說你在這上面耕耘可以培福的——比方說你對父母好,也是耕耘福田;你對出家人好,也是耕耘福田,等等。但是這裡面呢,他認為上師是最好的;為什麼?因為你供上師就等於供佛一樣;有沒有?而且這裡面有一個很大的意思是什麼?因為密法上是說他教你,有可能幫你「即身成佛」,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是最殊勝的福田。因為是最殊勝的福田呢,你供養他的時候,你會「速得菩提果」,比起別的法來說,你會很快得「菩提果」。如果能夠做到這樣的求法的弟子們,就等於是「具戒忍功德」了,你就和具足了所有的持戒及容忍的功德是一樣的。不是有佈施、持戒、忍辱這些嗎?等於說這些功德都圓具了。然後,你在上師的前面不講謊話、不騙他,這些都做到,你就會證到「金剛智」了。「金剛智」是指最後的佛果——密宗都是講「金剛」啦。

下面是講一些日常生活你要注意什麼?比方說,腳如果踩到上師的影子,就好像破壞了塔一樣;這個是為什麼呢?這個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何必這麼著相?可是它的意思是你在生活裡,因為對他一直恭敬,所以你要注意到小節,你藉這個來表示尊敬。上師的影子,我們退後一點,免得踩到,是一種「尊敬上師」的意思。所以,這裡要講清楚,它規矩是這樣,你也不用這麼緊張,但是你要懂得為什麼古人要給這個規矩?他的意思就是說,你在生活裡,小節我們都有注意,一直保持敬重心;這樣的意思。像我是現代人,我不會說,噢,你們連我的影子也不要踩;搞什麼?我根本不會這樣子。但是古時候的規矩它有道理,我們主要是學它的道理;有沒有?他是說要這麼注意,一點一滴這樣注意。那麼「於床坐資具」,他是說上師坐的位子——他們都有特別供上師專用的位子、上師專用的東西,等等。對上師的這些東西呢,你腳跨過,也算是有罪;就是那樣地尊重,總是想這是比你高的。那麼,上師如果有教你什麼的時候,「歡喜當聽受」,你就要好好地、高高興興地聽了。如果他講的「你要怎麼樣、怎麼樣。」你說我這個做不到,那你就要好好地跟師傅說:「哎呀,師傅啊,可是這個我是做不到,什麼的」,就是不要變成說,都好像說好,可是你又不做;有沒有?你不行,沒有關係,你要說出來就好了,不要假裝好像我都做得到;這樣就是了。「由依止師故,所作皆成就」,因為你能夠這樣子依靠師傅——「依止」的意思就是說固定的,常在一個地方,你不要自己東跑西跑的;有沒有?那麼,你常跟著師傅的話呢,「所作皆成就」了——你在修行上的事情,還有其他世間事,都會很快做好。「現樂及生天」,而且現世得樂,將來呢,至少會昇天,就是往好的走。「何敢違其命」,因為有這麼多的好處,你哪敢違背上師的話;有沒有?

「守護師財物,猶若己身命」,對上師的東西要好好地照顧,好像自己的生命一樣那麼重視。「於彼執侍人」,就是說不同的弟子,有的弟子是在師傅身邊做事,有的則否;如果你遇到上師旁邊一些常常在侍奉他的人,你對那些人也要像自己的父母親一樣地來敬奉,就是上師身邊的人你都要敬奉。「不應於師前,覆頂及乘御」,古時候有地位的人不是有打傘,圓圓的那種傘蓋嗎?有的會騎馬、坐車。在上師面前,你要表示尊敬,就不能有這些表示自己地位高的東西;遇到師傅就要趕快下車、下馬,趕快走出侍者給你拿的那個圓頂外面,等等;也不要在師傅前面翹著腳或者手扠著腰,更不要說師傅在那裡也不管他,你仍然坐臥;這樣都不對嘛。「或事緣令坐」,比方說現在,因為事情的緣故,上師說你們可以坐了,那你坐下來;但是坐的時候,也不要兩隻腳隨便伸出去,要收著;規規矩矩這樣子。「常具諸威儀」,常常要注意你自己的舉止,要有個樣子。「師起速當起」,上師一起身,你就要趕快起來,不要變成師傅站著,你坐著;這是尊敬的意思。「若於經行處」,如果上師經行——「經行」是什麼?順時鐘繞著走,走時念佛、念咒,或者繞佛,這種叫「經行」;就是不是普通的走,而是繞圈子走,並且做法事,這樣。那麼他這裡的規矩是說,不可以跟在師傅後面走,而是乖乖站在旁邊看著,這樣子的。但是像我們火供完,規矩是大家一起跟著上師遶佛。他這裡只是講平常時候啦,平常師傅在做自己的功課,你不能跟他在一起的那種觀念。那麼他說「端謹立於傍」,安安靜靜、恭敬地站在旁邊。「無棄於涕涶」,在上師面前不要擤鼻涕、吐痰、什麼的。「亦勿於師前,私竊而言說」,上師在這裡的話,一群弟子不要在底下竊竊私語。「及鄰近語笑,歌舞作唱等」,這是古時候的規矩,你都要很端莊、肅靜,這樣子就是了。「或令坐或起」,他如果叫你坐或起來的時候,「各安徐禮敬」,他是講一群弟子,每個人都慢慢地,然後要敬禮啊、什麼的,就是要有一個規規矩矩的樣子,不要很亂,這樣的意思。

「若於險路中,白已作前導」,密宗它重視的,一個是用高低來表示地位的高下,像上師坐這裡,你坐旁邊就不好了,除非他叫你坐,就是你要坐比他低;那前後呢,就是說上師帶路,你都是跟在後面走的,不是跟師傅一起走。但是前面有危險的地方時,你就要跟師傅講了,說:「師傅,對不起,因為有危險,我要走在你前面。」是保護他的意思,就可以了。但是,還是要先講,規矩是這樣。「又不應於前,身現疲勞相」,就是說不要在上師面前打哈欠,什麼、什麼;有沒有?然後,不要在那裡把手指節彎得有那種「卡、卡、卡」的聲音,也不要身體歪歪倒倒,靠著柱子、靠著牆壁啊,這樣子;就是師傅前面不要有這些不好的姿態出現。那麼,如果你要去洗衣服、洗腳、洗澡這類;那麼,你跟上師講了,讓他知道,你自己就去做,但是不要在他面前做。對於上師的名字呢,不要隨便說;如果有人一定要問你是什麼上師,你只給一個字,上師名字通常有兩個嘛,你只能講一個;那我們中國人通常只稱姓,而不是整個名字講出來,這樣子。那麼,上師如果要你做事情的話,「幹集」是說叫大家來,然後交代工作,集中來要做事情了。「當伺其遣使」,那你就要等他分派誰做什麼、誰做什麼。「於彼所作事,憶持常不忘」,他交代你要做什麼的呢,那你就也牢記不忘,要照著去做了。你如果笑的時候啊、咳嗽啊,或者打哈欠啊,那你要用手遮著口。你有什麼事情跟上師講的時候呢,你應該彎著身體,「軟語」就是細細地說,不要講話很粗暴就是了。

如果是在家的女人,以清淨的心要來聽法的時候要合掌,「具威儀」就是打扮整齊了。「專視於師面」,要看著上師的臉。那麼聽了法以後呢,要遵照著做——這些是講在家女人要怎麼樣來聽法的。那麼,不要有傲慢的心,常常好像剛嫁人,低著頭很羞愧那樣的。「於彼嚴身具」,對那些莊嚴身體的東西,就不再貪著了,不再說非要有那些不可,因為這些不是跟「善」相應;「皆思惟遠離」,就是說要遠離這些。但是,這裡要講清楚,這裡的意思是這些打扮、什麼呢,基本上你不要貪著它。但是密宗的想法,陳上師作品也有講,就是女人她愛打扮,是一種智慧的表現,並不是壞事情,所以它也沒有反對你這樣做。但是一般講,都變成貪著了,貪著的地方你要能夠脫出來,你不要被它綁住;有沒有?「常慕於師德,不應窺小過」,就是說你應該經常在那裡仰慕上師的德行、他的那些成就,你不要在那裡看小地方,變成一天到晚挑小毛病;那你自己糟糕了,你的心被那些綁住;有沒有?你怎麼學嘛?他說「隨順獲成就」,順著上師呢,那你自己修行就容易有成果;要是變成整天來找他麻煩的,對你自己反倒是不好;那你學到什麼?你什麼都學不到,還以為自己都比較行;有沒有?如果跟上師住在同樣的地區,那麼,說法、收徒弟、建壇城、做火供,這些呢,「無旨不應作」,除非上師允許,你不可自己做。它規矩是說,如果跟上師住同一地區,即使你已能說法啊、收徒弟啊、做火供啊、建壇城啊,這些「無旨不應作」嘍,也就是說總是要敬重上師,先得許可。「或說法所得」,如果你說法了——上師准你說法,你去說法;那說法的時候,不是有人供養嗎?有人供養了,因為你說法而人家清淨佈施,你所得的所有財物呢,你要拿回來供給上師的。「隨得而可用」,如果上師說這些你可以拿了,那時候你才能用;你拿給上師,上師也不會貪你的,就是說上師或者留一部分,或者全留,或者給你一部分;給你的,那時候才能用,隨著上師給你的,你才能夠用。

「同學及法裔,不應為弟子」,「同學」是跟你一起學的,都是跟這個上師的。「法裔」就是說有的同學他也有弟子,那就是上師的法裔,一脈相承的這些。「不應為弟子」,你不能把這些又收成是你的弟子,因為這些是上師的法脈下去;你自己可以收其他的人,你不要把別的都拉過來變成你的弟子,不許這樣子就是了。這是古時候的規矩,大多是這樣。「亦不於師前,受承事禮敬」,比方說,上師跟你都在這裡,你現在也有弟子,你不能在上師的面前讓你的弟子拜你、侍候你,不可以的。你在上師面前永遠只是一個低下的;有沒有?你要讓他們拜你,等上師不在的時候再去做這些;就是表示隨時你都永遠只是弟子那樣的尊敬。「若以物上師」,如果有什麼東西要給師傅的時候,這裡的「上」是「呈上」的意思,「若以物呈師」的意思。「二手持奉獻」,雙手拿起來給,表示恭敬。「師或有所施」,上師如果給你什麼東西,「常恭敬頂受」,你要很恭恭敬敬低著頭這樣來拿。「自專修正行,常憶持不忘」,自己專修的那個功課,常常不要忘記——比方說你是專念佛的、你是專拜佛的、你是專念經的那些,你要常常不忘。「他或非律儀,愛語相教示」,其他人或有什麼地方違反了戒律、規矩,犯了這些的時候呢,「愛語相教示」,出於愛心要互相勸勉說,不要這樣子、什麼的。「若師所教敕,或病緣不作」,如果上師叫你做什麼,比方說每天做大禮拜,但是你現在「病緣不作」,你生病了,或是月事來了不方便;那麼,「當作禮咨陳,斯則無其咎」,你有跟師傅講了——因為我生病了,因為我怎麼了,所以我現在沒辦法做;那就沒有過錯了,就沒有違反上師嘛。

「常令師歡喜,離諸煩惱事」,常常設法使上師歡喜,使他離於煩惱的事情;那麼,這些你要「勤而行之」,要很勤快地做。「恐繁故不述」,因為太多了,他也不用細講,你自己體會就是了。「彼金剛如來」,這些密宗的佛,「親如是宣說」,我上面講的這些都是照他們講的來講的。「及餘教所明」,而且在佛法其他的教導裡面也有開示這些——就是說有的親自講說戒律是這樣,有的是從其他的法師講的裡面你學到的說,噢,對上師應該是這樣的。「依師獲成就」,你要靠上師,你就能得成就。如果做弟子的人本身是清淨,能夠真的「皈依三寶」的話,即使這個人已經是臨近命終,「亦為宣法要」,還是可以給他講法的重要的要點。譬如說,這個人從來不信的,現在已經癌症末期,都躺在病床快要死了,但是他說:「我願意接受。」還是可以給他說法的。「及授祕密教」,這樣講的話,就是也可以傳他咒語,甚至給他灌頂、什麼的,都沒有關係。「令作正法器」,使他能成為法器;為什麼呢?因為有了這個緣,雖然他沒有時間再修,下了一個種子——你想,不一定哪一個人能進密宗,他有這個緣這一輩子進密宗,下一輩子他就可能不用去惡道,可能生於人道,又有緣學密宗、什麼,所以都要這樣做的。「若現相誦持,當獲根本罪」,這裡的「現相誦持」意思是說「著相」,「著相」來做這些事是不行的,就是說你不要分別他這個是不是臨終,他是一心清淨,願意聽受,你就跟平常對所有人開示一樣地來教導他。

那麼,最後這個等於迴向,他說「若能隨順師行學」,你要是能夠跟著做,跟上師作行一致,且來隨順他,這樣來學的話,「則成一切諸功德」,你就會成就一切的功德了。那麼,「以我所集斯善因」,這個是馬鳴菩薩自己講的,他把這些收集來的這個善因呢,希望迴向給眾生,使大家都能夠早點成佛,「願與眾生速成佛」,你看他也說早成佛啊!好了,今天就講這樣子了。

 

吉祥圓滿

二○○六年八月十三日
養和齋    於加州

二○一四年十一月廿三日修訂
養和齋        於加州

[Home][Back to list][Relate work: Fifty Stanzas on How to Serve the Guru]